【青年教师风采】心有阳光,路有所向——记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蔡宝平

发布人:刘伟 发布时间:2017-09-01 浏览次数:2514

点击查看原图


年轻,阳光,文质彬彬,三十出头的他初瞧上去只是一副温孺书生模样,而眼中却满是睿智的光芒。他,就是机电工程学院青年教师——蔡宝平。

蔡宝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黄岛区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10余项;入选香江学者计划、青岛(西海岸)黄岛新区首批紧缺人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骨干人才建设工程等;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2年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到后来的保研、攻博,再到因突出的学科表现和卓越的科技成就而留任学校执教,十五年来,从一个勤勤恳恳的学生到一位孜孜不倦的师者,蔡宝平始终执着于刻苦的学习和不懈的钻研,一点一点在人生路上求索着、发着光。

在石油大学学习生活了十几年,蔡宝平经常被学生们亲切地叫做“老学长”。学生时代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学习模范、科技达人。在校期间获得过“王涛英才奖学金”、研究生“学术十杰”等高难度奖学金和学术称号,其科技成果也曾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 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创新大奖。学习之余,蔡宝平也热心于学生工作,曾担任班长、研究生会主席、研究生院辅导员助理等。于学习,他踏实刻苦;于科研,他不懈钻研;于工作,他认真负责,年复一年的出色表现也为他换来了校长奖、十大学生标兵、省级优秀学生等等荣誉,也是所谓“不枉青春曾拼过”。

“科学最美丽的地方就是它在探索发现前所未有的事情”,每每那种探索前后神秘感和成就感都会让蔡宝平激动不已。“现在的科技成果、专利发明实用的着实不多,我们做科研的不能只求有个成果和证书。”蔡宝平跟随导师刘永红学习多年,慢慢发觉自己所做的科研从最开始的理论到初有形态再到成果产出,都只是科学的一小部分,真正有用的科学是通过反复实践最终将理论转化成社会的生产力,正如导师刘永红所说“用科技来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现在的时代,毕业后的选择很多,谈到自己留任母校的经历,蔡宝平陷入了回忆:“当时就是一心想着在一个单纯的环境里把科研做下去。”就这样,醉心于科研的蔡宝平从此踏上了传道授业解惑的道路。作为一个“学长”教师,蔡宝平与学生们年龄相仿,有更多共同的话题和较小的距离感,“我的课堂就是提出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共同解决问题。”从教的这些年,蔡宝平始终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有空闲他就会去关注学生的课题进展状况,及时指出问题并耐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探索方向,帮助他们养成科学的科研习惯。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不但要励志勤学、刻苦磨炼,潜心科学研究,勇攀科学高峰,更要言传身教,提高青年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每天,蔡宝平除了授课,其余的时间都花在翻阅大量书籍文献上,“初入课题组的研究生在科研方面的自主思考能力还不足,需要通过大量资料查询来辅助,所以我要保证他们看过的我一定了然于心,他们没看过的优秀文献我也要鼓励他们去接触,带着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向更远的地方。”

    对于未来,蔡宝平计划着走一步看一步,“不要想太远,现在就有很多很值得我去付出去奉献的事情。”为学不负自己,为师不负初心,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倾心于科研事业的学者身影,更看到了一个投身在授业解惑的师者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