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先锋实践队赴安徽查济考察助力乡村振兴的旅游业现状

作者:王梦真,郑一睿,潘晓冉 发布人:李欢 审核人:刘圣博 发布时间:2024-07-18 浏览次数:14

为探索徽派建筑与文化发展如何促进安徽查济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2024年暑假期间“绿野先锋”社会实践队走进被誉为“中华写生第一村”的查济古镇,在导游的带领下探寻这座古镇的独特魅力,倾听当地居民在古镇生活的经历与感受。

下马看花,知渊源晓特色

走在古镇的街道上,皖南特色建筑独树一帜,小桥流水述说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实践队员们跟随当地导游,走遍了这里典型的景观建筑。

“查济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在此查姓人群非常庞大,据说在极盛的明末清初号称有十万人口”导游侃侃而谈。实践队员们被其中的历史文化底蕴深深震撼。

沿着流水,越来越多白墙青瓦出现在实践队员们的视线中。几乎每座建筑都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古朴巷陌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实践队员王敏茹感慨道。

抬眸间,突现一座鹤立鸡群的建筑——宝工祠。推开沉重的木门,四周无窗,中部开天井的特殊结构引人注目。导游指出,“二楼过去是供家族的孩童读书用的,这体现了村民们‘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但现在因为楼梯腐坏,游客们无缘登台观赏。”略显颓败的祠堂,黯淡了往昔的光辉。为了精心护佑宝工祠,相关部门施展出一系列得力举措。首先,定期为宝工祠开展维护与修缮之务,力保其建筑架构坚如磐石、安然无虞。其次,针对宝工祠的周边环境大力整治,极力削减人为破坏与环境污染给宝公祠造成的不良冲击。再者,更是强化了有关宝工祠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使公众对宝公祠的保护意识节节攀升。由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文物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相信在政府和村民的精心维护下,宝工祠必会重焕往昔的璀璨光辉。

上网检索,悉古镇守望与开拓

在结束参观后,实践队员们通过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发现,查济村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政府通过强化有关部门责任和完善相关制度,确保文物巡查、文保员管理、文物维护等工作得到有效执行。查济村对古建筑进行详细的登记和保护,对存在危、漏、损的古建筑进行维修,并对古民居进行编码管理。查济村还特别重视文物消防工作,构建完备的消防水网体系,并成立义务消防队伍。“这是必要的工作,保护好历史遗产,不仅仅是政府部门,更是每一个在查济生活过的人的责任”实践队员郑一睿说。

“查济村在保护与开发中找了平衡点,既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又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践队员们记录总结道。

实地走访,察民意展希冀

实践队员们走访发现,自查济旅游业发展以来,许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既方便生活,又增加收入。一位当地的糖水店老板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他的故事:因为疫情失去工作后他决定回到家乡创业,利用自家的老房子开设一家糖水店,依靠着查济古镇日益繁荣的旅游业,生意逐渐兴隆。他表示,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他的收入也有显著提升,不仅三年还完了70余万元房贷,生活也变得更加富裕。旅游业的发展为青年提供就业机会,而青年的活力与创新能力又推动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查济村的旅游业和青年就业将迎来更大潜力,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除了专门从事旅游业相关行业的居民外,实践队成员采访了一些一直生活在查济的老人,他们对当地的优势产业了如指掌,“板栗、茶叶、藕粉”查奶奶笑眯眯地答到。当实践队员问到对当地发展的建议时,四位老人几乎异口同声:“希望我们的查济越来越好!”实践队员潘晓冉说:“我感受到老人们真切的愿望,他们真的很爱自己的家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化遗产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实践队员们在安徽查济看到了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对经济的重大驱动力。“当地的环境没有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而破坏,民风淳朴,属实是一片纯粹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