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公园在纪念意义、功能布局及文化传承方面的现状,为提升公园社会价值与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有力参考,1月22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红色先锋队实践队员前往武都区参访 5·12主题纪念园。
2008 年 5·12 特大地震给中国带来沉重灾难,武都区 5·12 纪念公园,承载着当地民众对那段沉痛历史的铭记与对未来的展望。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带着明确目的展开工作。一方面是深入了解公园的建设意义与纪念方式,探寻其在铭记灾难历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对公园空间布局、设施配备等进行细致分析,评估是否满足公众在纪念、休闲与教育等多方面需求,并挖掘公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抗震救灾精神。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收集公园建设时间、规划设计等详细资料,制定周全的考察提纲等。实地调研时,成员仔细观察公园入口、纪念广场、纪念碑、绿化景观等区域的整体布局,与公园内游客及工作人员展开访谈,广泛收集各方意见与建议,同时认真记录公园内标识牌及文化展示内容。后期,团队对收集到的资料与访谈记录进行系统整理分析,总结出公园的显著特点与现存问题。
实践结果表明,5·12 纪念公园的纪念缅怀意义极为突出,以醒目的纪念碑为核心,碑上刻有地震相关信息,每逢 5・12 纪念日,都会在此举行庄重的纪念活动,成为凝聚人心、缅怀逝者的关键场所。公园功能布局也较为合理,宽敞的纪念广场可满足大规模集会需求,周边绿化景观营造出宁静的缅怀氛围,同时配备的休闲长椅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短暂休息的便利。然而,公园在文化传承方面存在不足,文化展示形式较为单一,除纪念碑和少量文字介绍外,缺乏多样化的手段展现抗震救灾中的感人故事与英雄事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一代对那段历史精神内涵的深入理解。
基于实践结果,团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在丰富文化展示形式方面,建议增加抗震救灾主题的雕塑、壁画等艺术作品,生动展现历史场景,并设立小型抗震救灾纪念馆,运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呈现抗震救灾的艰辛历程与伟大精神。在加强教育功能上,提议公园与学校、社区等积极合作,开展地震知识普及、抗震救灾精神宣讲等教育活动,如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参观学习等,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深刻认识灾难的残酷与团结的力量。此外,还强调要定期对公园设施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其安全性与功能性,为游客带来更优质的体验。
此次对武都区 5·12 纪念公园的实地考察成果丰硕,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公园在纪念、教育、休闲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期待通过这些合理的改进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园品质,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