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机电工程学院红色基因实践队前往广西东兴市开展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东兴大清国一号界碑、竹山地标广场以及广西沿边公路起点零公里等重要历史地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上午9时,红色基因队抵达东兴市竹山村,开启参观之旅。首站是位于北仑河出海口附近的大清国一号界碑。界碑正面镌刻“大清国钦州界知州李受彤书光绪十六年二月立”字样,见证了19世纪末中法边界划定的历史时刻。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了解到,当年清政府官员李受彤在划定边界时,面对法国侵略者的无理要求,据理力争,最终成功维护了国家主权。界碑不仅是一块地理标识,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见证,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捍卫国土。队员在界碑前整齐列队,举行了庄重的纪念仪式,向界碑敬礼并默哀,表达对先辈的崇敬之情。随后,队员在界碑旁合影留念。
参观完界碑后,红色基因队前往竹山地标广场。竹山村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起点,也是广西沿边公路的起点所在地。广场上,矗立着广西沿边公路起点零公里纪念坛。讲解员介绍,广西沿边公路全长约1350公里,贯穿广西边境地区,连接了多个县市,是促进边境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队员们在纪念坛前聆听讲解,深刻感受到这条公路在推动边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竹山地标广场周边还保留了许多与中法战争相关的历史遗迹。队员在参观过程中,深入了解了中法战争的历史背景以及当地军民的英勇抗争事迹。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也为队员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本次红色基因队的参观活动在全体队员的积极参与下圆满结束。通过实地参观东兴大清国一号界碑、竹山地标广场以及广西沿边公路起点零公里,队员不仅深入了解了广西边境的历史文化,更深刻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队员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