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刘雪琳在水下生产管汇泄漏定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复杂异构管汇泄漏逐级定位方法》(Hierarchical leakage localization method for complex heterogeneous manifold)发表在《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是工程技术领域的知名期刊,目前影响因子为7.9(SCI一区TOP)。相关研究成果《基于瞬态压力波的水下生产管汇微小泄漏定位方法》(Microleakage localization method for subsea production manifold based on transient pressure wave)发表在《Energy》,《Energy》是工程技术领域的知名期刊,目前影响因子为9.0(SCI一区TOP)。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刘雪琳,通讯作者为蔡宝平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第一署名单位和唯一通讯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及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联合资助。
论文首页
水下生产管汇是水下油气生产汇集与分配的中心,其长期服役会产生泄漏,如不及时干预,会演变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及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聚焦于水下生产管汇泄漏定位方法,建立水下管汇泄漏半监督多测量决策及定位模型,通过重采样-定位-优化过程,实现水下生产管汇泄漏由面-线-点的逐级定位。针对水下管汇微小泄漏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基于瞬态压力波的水下管汇微小泄漏定位方法,建立基于局部线性拟合的泄漏管路识别模型,提出基于边界增强动态时间翘曲矩阵的微小泄漏定位方法。通过水下生产管汇原理样机的泄漏模拟实验,实现水下管汇不同位置泄漏的准确定位,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所提出的水下生产管汇泄漏逐级定位框架
所提出的水下生产管汇微小泄漏定位框架
实验装置图
https://doi.org/10.1016/j.ymssp.2025.11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