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阿拉善8月12日电(通讯员 廖达龙 何进友 李栋)8月8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绿洲护卫队实践队伍前往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这一盐化工业重镇,先后前往当地的林业工作站、林业育苗基地与蚂蚁森林梭梭5号林,探索沙漠绿洲的形成之路。
当天上午,绿洲护卫队前往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首先映入实践队员眼帘的是广阔的吉兰泰盐湖及一大片盐化工业企业,对此,实践队员徐天宝不禁问道:“在这样的盐碱地,究竟是如何使林草得以存活来应对沙漠化问题的?”为此,绿洲护卫队开始了探寻之路。
丁积禄介绍育苗基地的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进友 摄
聚焦治沙,访谈林工站
在吉兰泰镇林业工作站,绿洲护卫队带着疑问对站长丁积禄进行了采访。在实践队员问及吉兰泰林工站对沙漠化的治理问题时,丁积禄介绍道:“我们吉兰泰林工站从2006年开始改制,由以育苗、造林为主要工作任务的林业治沙站转型为林业工作站,主要职能是服务与管理。根据国家政策方针引导农牧民进行林草种植。”据悉,在林工站改制后,林苗培育、经营与沙地造林开始以市场经济模式来开展,同时国家实施政策补贴,大力鼓励农牧民进行禁牧造林,这都极大地促进了荒漠进行林草的种植,对治理土地沙化起着重要作用。
实践队员与丁积禄交流林工站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进友 摄
培育林苗,治沙与发展相协调
绿洲源于幼苗,治沙始于造林。要使治理沙漠化持续进行,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来自于林苗的培育与收益。为此,绿洲护卫队前往当地的林业育苗基地,对林苗相关情况展开了调研。绿洲护卫队在林工站站长丁积禄与主管育苗的邱美海的介绍下,了解到当地育苗主要以梭梭苗与花棒苗为主,特别是在林工站改制后,原属于林工站的育苗基地转为个人承包制,为提高育苗的经济效益而大量培育防沙治沙效果显著的梭梭与花棒,年产量达3000万株,为造林治沙提供了一定基础。“我们吉兰泰是阿拉善地区最大的育苗基地,农牧民们每年在天然梭梭林采集种子进行幼苗培育并进行销售,在提升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沙漠造林的生态建设添砖加瓦,使家乡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邱美海如是说道。
公益治沙,带给盐碱地生机
8日下午,吉兰泰镇林业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带领实践队员来到由阿拉善SEE基金会与蚂蚁金服合作的蚂蚁森林梭梭5号林,一同参观了绵延几公里的梭梭植被区。
吉兰泰镇特殊的地质条件促使其成为阿拉善盟的盐化工业重镇,在镇上坐落着数家在盐化工业行业有名的企业。从吉兰泰镇中心前往梭梭林的途中盐碱地与绿色植被区交相分布,马路与一些地块呈现出盐类的白色,蚂蚁森林5号林就位于距离镇中心约15公里的土地上。据林业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介绍,吉兰泰镇的蚂蚁森林从2016年开始种植,由政府、企业和当地牧民共同合作,种植完成后面积有3000余亩。“没有种植梭梭之前,盐碱地周围的很多土地显得十分荒凉,只有稀疏的杂草生长在其中。现在就好多了。” 丁积禄说道。此外他告诉实践队员,梭梭林生长了两三年后便可以接种经济作物肉苁蓉,梭梭林一方面带来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吉兰泰盐碱地局部的生态环境。
林工站工作人员与实践队员参观蚂蚁森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进友 摄
沙漠的形成或许毫不费劲,但沙漠绿洲的建设却难以一蹴而就,只有全民参与、政府主导生态建设,才能使沙漠一步步缩小,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充满生机活力的绿洲。从绿洲护卫队的探索经验来看,吉兰泰的生态建设是绿洲形成的缩影,将会有更多人跟随着它的脚步,还祖国大地一片绿洲之海。
附: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84547&app_version=1.0.5&sid=115192&time=1534431701&signature=krVMYqRmZGljQD8pAPB3aDNG3xfp0b4Xy9O06evWJwbxoN5KLz&sign=327bbf4a5419e4b92c484f3aefead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