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阿拉善8月9日电(通讯员 何进友 廖达龙 李栋)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处祖国西北,其周围分布着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面对特殊的自然环境,当地政府、公益机构和个人正在做着不懈努力,阻止沙漠的“迁移”和“握手”。8月6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绿洲护卫实践队前往阿拉善盟,走访了在阿拉善地区深耕多年的阿拉善SEE基金会。
谢军在介绍沙生植被。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进友 摄
走进SEE治沙基地
在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实践队员见到了基金会工作人员谢军与苏日娜,并一同前往离镇中心40多公里的阿拉善SEE公益治沙示范基地。驱车前往基地的路上,实践队员们见到了路旁已经种植的行道树和成片的绿色植被。谢军告诉实践队员“虽然大自然的力量是无尽的,但是我们相信,不断努力就能建设好美丽舒适的家园。”
到达基地,映入实践队员眼帘的是数公里的绿色植被和远处宽广的沙漠带,沙漠与沙生植被的交接处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分界线。苏日娜说道:“正是有了这些植被,流动的沙子被固定下来,沙漠才不会迁移危害周边地区人们赖以生活的土地。”苏日娜还详细介绍了这个基地的情况。基地位于腾格里沙漠东缘,这里建成了一道长五公里,宽二公里的林草锁边带。谢军指着一片低洼处说道:“以前和我们的位置一样高的沙地已经被风吹到另一处,形成了丘间土。”在沙漠边缘种植植物需要挑战严峻的自然环境,这个基地的另一个作用是作为科研平台和荒漠化防治的试验地,对腾格里沙漠边缘的风力、温湿度、降水量等进行监测。如果干旱或大风导致植被破坏和减少,那工作人员们将及时想出对策,对植被进行修复。
苏日娜讲解阿拉善SEE基金会项目。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进友 摄
探索荒漠化治理
“荒漠化防治项目是如何规划的?”“有哪些人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本地的农牧民们对项目有怎样的态度?”苏日娜介绍阿拉善SEE基金会的一亿棵梭梭项目时,绿洲护卫队的队员向她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一亿棵梭梭项目是积累了过去SEE在阿拉善开展荒漠化防治项目多年经验基础上于2014年正式提出的。从2013起开始进行项目规划,我们通过举办培训会,进行项目动员、技术指导,并实地走访梭梭种植项目户,并在种植过程给予一定的种植管护补贴。农牧民了解到这个项目与接受它需要一段过程。”苏日娜说道。截至2017年,阿拉善SEE与政府合作恢复了约41万亩荒漠植被,而在接下来的五年中,他们将恢复累计159亩荒漠化植被。
接下来的行程中,绿洲护卫队随着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基地宣教中心,苏日娜在这里详细介绍了一亿棵梭梭项目与阿拉善SEE通古淖尔生态研究站——以荒漠化防治研究为主,兼顾公众科普和公益教育的服务平台。研究站的水文监测设备设在离宣教中心不远的沙地上,沿着示范基地的苁蓉大道直行,一行人很快看到了研究站的监测设备。他们走到梭梭林地里查看植物的生长情况,谢军拿起身旁的一株被风沙吹出部分根茎的梭梭,向实践队员展示梭梭的树皮和发达的根系。“梭梭真是神奇的植物,依靠它的根不仅能吸收生长的水分,还能把周围的土壤固结起来,治理荒漠化正需要这样的植物。”绿洲护卫队队长赵婷这样说道。
谢军介绍基地的沙质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进友 摄
离开示范基地之前,工作人员与实践队员一起交流了荒漠化治理的现状。谢军告诉实践队员,他的家乡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也是一个有沙漠的地方,他希望能为防治荒漠化做更多的事,让沙漠无法侵蚀土地。“大自然就好像在和人们做游戏,它不断为游戏增加难度,而我们也提升着自己的本领,我们要坚定地面对挑战。”谢军说道。
据了解,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于2004年,并在2008年发起成立阿拉善SEE基金会,致力于资助与扶持中国民间环保公益组织的成长,打造企业家、环保公益组织与公众共同参与的社会化保护平台。随着阿拉善地区政府,环保机构与个人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荒漠化土地问题,也将会有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治理中去,共同守护祖国的碧水蓝天。
工作人员与实践队员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孟寅 摄
附: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84547&app_version=1.0.5&sid=110626&time=1534431789&signature=BolXOy8gQJwx6DGYbAEV798zgDHd5q4PzMNdL3pWmnq02kveRr&sign=bd8a0709f95e4c57459205d03ca926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