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青岛8月27日电(通讯员 王映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为了在广大群众中更好地宣传、认识、弘扬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岛某大学一脉相承调研队在8月20日拜访了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寻访了各种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旨在寻访过程中感受与宣扬非遗的魅力。
追寻非遗之学习篇
8月20日,调研队乘坐公交车赶赴了当天的目的地。经过了一早雨水的洗礼,天空也变得湛蓝。刚到目的地时,映入眼帘的就是排列整齐的木屋。实践队员们向管理人员介绍了此次前来的目的,管理人员激动的招待队员们,并且很快的攀谈起来。当知道队员们是来调查学习的,也是很高兴的表示欢迎。在交流后,管理人也向成员们介绍了一位讲解员,由于体验中心有一个展示项目,因此也就有专门的讲解员。队员们跟随讲解员走进门口的一间木屋,虽然屋子不是很大,但里面陈列了很多的东西。讲解员手指着一件挂在墙上的衣服说介绍道:“这是体验中心的老师们做出来的一些成品,有很多东西,比如这一件上的图案是属于苗绣。”当介绍到青岛胶南的泊里红席时,讲解人问道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成员有人笑着说:“凉席。”之后听讲解员说道:“可以这么说,它其实就是普通的用的席子,但是它的表面很平滑而且柔软,距今也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了。”之后,队员们又随着来到了旁边的木版年画馆。
讲解员在为调研队伍耐心地讲解木板年画的制作工艺流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邵琰蕾 摄
刚进屋,可以说就被深深的震撼到了。整个屋子里挂了年画,桌子上也摆满了制作木版年画的工具。根据介绍队员们了解到木版年画的制作并不是平时我们所想的那样直接在木板上刻好样子然后刷上涂料一次性做出来的,而是通过一版一版的印出来的。先是在线板上刷上黑色然后印出线稿,之后是每一种颜色用一个色板再将颜色印上。因此,制作一幅年画并没有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很多次颜色的嵌套,将年画套出来的。了解了木板年画的制作之后,又是了解了其他的几种非遗。可以说,在这个体验中心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了解到了很多的文化,还学到了他们的发展史。
实践队员拍摄的体验中心各种非遗成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歆相 摄
追寻非遗之制作篇
走完各个展览馆后,根据队长的建议,成员们也尝试了两项非遗的学习——绘制脸谱和扎制风筝。教导的老师都十分认真,仔细的讲解每一个细节,所有的注意事项都是反复强掉。开始之前队员们看着都是很期待,真正开始了也还是有些难以操作。制作风筝的时候,由于要通过将竹批放在火上将其炙烤变形。当老师示范的时候,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没有一丝停顿,完成度也可以说是完美,然而到了队员们手里却变成了另一番景象:停放时间过长烤焦了,用力过大断了,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在消耗了众多材料之后终于是掌握了其中的技巧,接下来却也是“惨不忍睹”啊,好在有老师在一旁的指导。
两名队员在认真学习扎制风筝。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贾宇文 摄
一名成员制作好的脸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寅 摄
追寻非遗之探讨篇
从调研队队长与管理人员的交流中得知,体验中心是一年前才刚刚建立的,马上就要迎来一周年庆了,“现在正在引进皮影这一项,专门请的传承人然后跟我们这儿的老师进行培训,到一周年庆的时候可能进行演出,”这些所有的非遗项目的老师也都是请的专业的或者传承人前来进行培训的。之后了解到,当时体验中心的经理想要建立的初衷是因为在该地区仅仅依靠海洋文化去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为了响应“一城一故,一念一物”的特色。由于现在的非遗有很多但是人们对于这一方面的意识仍然是薄弱的,因此,当提及之后的发展的时候,经理表示:“在之后的发展中,我们会实现进社区,进校园,进入学生们的课堂。”原本非遗应是我们所共同关注的,但人流量并不是特别大,有的时候人还是比较少的。
讲解员为小队成员介绍剪纸工艺,成员认真听讲,其乐融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韩熙浩 摄
两位讲解员耐心介绍泥老虎的制作工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韩熙浩 摄
附: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134312&app_version=1.1.0&sid=151163&time=1536311836&signature=rVMYqRmZGljQD8pAPB3aDNLEVcZkDv4Xy9O06evWJwbxoN5KLz&sign=cae132b306ed6070e5cfcba6db9ace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