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媒体形态不断演变,为了更好地培养能适应社会进步需求、具备全媒体技能的青年人才,11月2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青岛报业传媒集团“青报校园“实践基地启动仪式于图书馆(东馆)第一会议室顺利举行。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刘永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徐永涛,机电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毛剑;青岛日报社(青岛早报、青岛晚报)总经理、掌控传媒总编辑胡乐兵,青岛日报社青岛晚报编委、总编室主任王大伟,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掌上舆情负责人张君旭出席,学生记者代表参加。在参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刘永红和胡乐兵代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青岛报业传媒集团为“青报校园”实践基地揭牌。
揭牌仪式 张岩摄
“青报校园”赋能大学生成长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聚焦“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聚力自主培养一流人才,打造社会力量和高校协同的融合育人联合体,全面推进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青岛报业传媒集团联手在科技、文化、人才、健康等多个领域,共同打造了以赋能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己任的“青报校园”平台。
“青报校园”通过在高校设立实践基地,全面深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成长需求,根据这些需求进行多渠道对接服务,通过组织专家进校园、联办大型活动、开放实践实习、组团体验考察等方式,为大学生打开一扇走出“象牙塔”,深度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成才的全新窗口。
经过交流合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设立了首个“青报校园”实践基地。基地先期主要围绕大学生记者团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社团参与公益活动的需求,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王大伟致辞 温瀚洋摄
来自石油大学生记者团的10名优秀大学生获聘“青报校园”特聘记者,除了积极做好石油大学校园新闻报道、加大对外传播力度外,特聘记者将深度参与青报传媒的内容生产和媒体产品制作,与各媒体记者一起,深入到各行业、各机构采访报道。“很感谢学校提供给我加入“青报校园”平台的机会,我可以不止局限于学校的宣传,也能够有机会去看看主流媒体的宣传工作是怎样开展的。我觉得通过这次机会能够让我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新闻思维,无论是对我以后的职业选择还是我的专业晋升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特聘记者罗梦妍感慨道,另有10人获聘“青报校园”健康科普公益大使。“青报校园”“公益大使”则承担起“关爱女性健康”系列公益活动的组织执行,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健康科普,全面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素养。
颁发特聘记者证书 温瀚洋摄
特聘记者合影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20级学生马祥艺开心地说:“收获太大了!我当学生记者已经有三年了,这次成为‘青报校园’的特聘记者感到很荣幸,通过这个平台走出校园,能够去用新闻的眼光观察外面更大的世界,我相信自己的阅历肯定会有大幅提升。”
校媒融合共创,解决学生成长“痛点”
谈到“青报校园”实践基地,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徐永涛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青岛报业传媒集团建立这样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实践,学生们将有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徐永涛发言 温瀚洋摄
揭牌仪式结束后,“青报校园”实践基地首场讲座开讲。青岛日报社(集团)观海新闻副总编辑孙成富,围绕“爆款短视频解析及选题策划”为在场的150多名大学生作了精彩分享。
孙成富作为国家广电总局特聘讲师,近年来一直在新闻一线组织指挥新媒体内容特别是短视频的创新生产,讲授的内容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观点精到,金句连连。讲座梳理了青岛晚报、观海新闻、红星新闻、极目新闻、四川观察等主流平台推出的众多爆款短视频案例,总结了短视频选题策划的基本规律,操作性强。他就微博、微信平台内容选题策略及案例和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的运维要领与学生们分享经验。以爆火视频的浏览量、点赞数和转发量为例,孙成富从视频时长、视频题材等方面与参会人员讨论如何制作一个千万浏览量的视频。
孙成富分享经验 温瀚洋摄
中国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永红教授积极为“青报校园”实践基地牵线搭桥。在听说“青报校园”近期与山东人才集团、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部门联合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咨询指导、信息服务后,高兴地说;“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真正触碰到了大学生的需求,高校与媒体协同,政府和社会机构助力,可以很好地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痛点’。”
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与媒体的协同育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从组织机制、队伍建设、技术平台等方面系统推动校园媒体改革,努力建设具有突出生产力和传播力的高校媒体,打破以媒体平台设置工作部门的方式,整合各学生组织,培养一专多能百搭的融媒体人才,推动校园新闻工作的数字化转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拥有数以万计的热爱传媒工作的大学生,“青报校园”项目的建立,让更多石大学子通过专业媒体实践提升素质、锻炼能力,挖掘传播更多的校园新闻,实现以新闻价值创造发展价值,实现自我价值!